脂肪酸组分测定的原理主要基于气相色谱法(GC)及其与其他技术的联用,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以下是对这些原理的详细阐述:
1. 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采用冲洗法的色谱分离技术,特别适用于生化产品的分离纯化。它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气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吸附-解吸附或溶解-放出)。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试样中被分离的各组分即能达到完全分离。
2. 样品前处理
由于脂肪酸类成分多是以甘油脂肪酸酯的形式存在,因此样品多经过甲酯化处理以提高样品的挥发性,还可以改善色谱峰形状。甲酯化过程通常涉及使用如氢氧化钠甲醇溶液、硫酸甲醇溶液等试剂,将脂肪酸酯转化为相应的脂肪酸甲酯。
3. 色谱条件
色谱柱: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如innowax弹性适应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或相当者。
载气:常用的载气为氮气,其纯度不小于99.999%,且完全干燥。载气的流速和柱温等条件需根据具体实验进行优化。
进样口温度和检测器温度:这些温度的设置也需根据实验条件和目标组分进行调整。
4. 检测结果分析
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以保留时间定性,并通过测定相应峰面积对所有成分峰面积总和的百分数来计算给定组分i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面积归一法。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存在碳原子数少于八的脂肪酸或有二级集团的脂肪酸,或者需要高精确度时,应使用校正因子将峰面积的百分数转换成组分的质量分数。
对于复杂多组分混合物分析,单种方法是难以解决的,往往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分析方法才能有效解决。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了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定性、定量能力,可以对未知混合组分进行定量、定性鉴定。
1. 样品分离
样品经GC分离为单一组分,各组分依次与载气同时流出色谱柱。
2. 质谱分析
再经接口进入质谱仪,样品分子在离子源内电离,产生各种各样的离子。这些离子经过质量分析器按其质荷比分离,分离后的离子依次被检测器检测,并形成一个按离子质荷比排列的质谱图。
3. 结果分析
计算机自动检索并迅速识别样品,提供各组分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综上所述,脂肪酸组分测定的原理主要基于气相色谱法及其与质谱等其他技术的联用,通过样品的前处理、色谱分离和检测结果分析等步骤,实现对脂肪酸组分的精确测定。
上一篇:粗脂肪检测原理
下一篇:没有了!